文学与教育学院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21-07-23 浏览次数: 75

根据《蚌埠学院2021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文学与教育学院团总支坚持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相结合,坚持在不组织大规模跨省流动实践活动为前提下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建党百年、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活动主题共组织七支院级重点团队,按照就近就便开展个人实践原则,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学党史文化,传红色基因

本次暑期实践,文学与教育学院团总支共组建三支团队,进行红色文化研究实践。

创新型红色文化传播小队于78日前往蚌埠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遗址遗迹等红色文化资源地作为MV取景地,选取部分蚌埠当地红色文化作为歌曲内容,为歌曲重新填词,在蚌埠当地开展了红色文化MV《纪念》录制活动。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大学生党性教育中,通过鲜活的MV、感人的故事,使新时代大学生从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惊天动地的战斗史实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一百年,从而坚定信念、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建设凝聚力量。讲党史,传文化之蚌埠小分队则于78—710日前往蚌埠市青少年宫,蚌埠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通过走访参观等方式弘扬红色精神,致力于探索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学习其深层内涵,希望能够把这种生生不息的红色力量,运用到各自的生活实践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去,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铭记红色历史,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

“ 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小队则于78日前往了大包干农村改革第一村凤阳小岗村,通过文献资料搜索整理,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等方式回望中国的农村改革历程,通过参观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切身体会到当时中国农民在中国农村改革中的努力与艰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果。增进了小队成员对小岗精神的认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

寻淮河文化,还岁月文明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以及国家文物局开展文博进校园活动要求。202178-10日,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淮河文化小队赴蚌埠市博物馆,以实地调查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科领域开展社会实践,对淮河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探索。实践队成员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助力淮河文化传承,以实际行动告白伟大祖国。
  
蚌埠传统饮食文化推广团队来到蚌埠市区,品尝蚌埠传统美食,探寻蚌埠饮食中的传统文化。在走访中体会蚌埠多样化的传统饮食,采访当地老店,倾听传统饮食背后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和饮食之间微妙的关系。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体会到了老百姓藏在美食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些美食中感受到了蚌埠这座城市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关民众所想,聚民生福祉

“拒绝飞线,提高安全意识”小分队开展了关于拒绝电动车危险“飞线”充电,倡导居民按要求停放车辆和正确充电的返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家乡居民进行交流,采访员在家乡展开实地采访与调查活动。听到很多关于飞线充电的惨痛案例,这些案例同时也在时刻警醒着我们。面对任何有可能存在的隐患,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防患于未然。志愿者们通过活动深刻意识到“飞线”充电的危害,同时也了解到如何规范正确的进行充电,降低安全隐患,拒绝“飞线”充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防诈骗”宣传小队于78日至714日前往蚌埠大学城附近调研大学生对于网络诈骗的认识,为大学生网络诈骗提供实践依据。队员们根据现如今网络诈骗的骗术呈现出专业化、隐蔽化的趋势,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反诈骗的方法,呼吁社会各方为打击诈骗尽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在开展学院组织团队活动同时,也继续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云实践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所有暑期社会实践完成后,通过实践故事征集、实践成果发表等形式,树立实践榜样,深化实践内涵,提升实践成果,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风。